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1219节

作者:寒梅惊雪字数:5138更新时间:2024-10-09 16:59:02
  朱允炆面对请求的文臣,摆了摆手拒绝道:“按照时间推算,郑和的船队至少应该过了非洲南端,说不得已经与宁王碰面。两个月内,他们一定会返回金陵。既然如此,朕打算与太子留在此处,等待他们回家。”
  解缙眉头紧锁,进言道:“皇上,京师公务繁重,二皇子又无多少处事经验,多无法拿定主意,若停留在金陵两个月之久,怕会贻误不少政事。不若先让太子返京监国,太子稳重,经验丰富,可以处断政务。”
  朱允炆依旧拒绝:“迎接西路水师归来,是朕与太子,那迎接东路水师归来,怎能只有朕一人?京师之事无妨,二皇子虽无多少经验,毕竟有杨士奇、铁铉、徐辉祖等人辅佐,出不了岔子。”
  杨溥、杨荣见朱允炆已下定决心,也不再劝说,转而商议起封赏之事。
  罗封、姚顺等人历经生死而归,总需要给他们应有的待遇,哪怕姚顺以前只是个百户,可经历了这么多历练,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,也该直接给予爵位了,侯爵应该给罗封,其他人是不是应该给伯爵,还是说给个指挥使之类的待遇?
  张关山这个家伙在土著里面繁衍了后代,连儿子老婆都带回来了,他虽然也有牺牲,但他相对于其他人而言付出最少,该如何封赏?
  这些事都需要朱允炆张嘴,要不然商议来商议去,也只是商议。
  离开武英殿后,杨溥与杨荣出了皇宫,至一座茶楼品茶。
  看着金陵依旧繁华,不减当年,虽然秦淮河上的姑娘多了一些悲伤,给大钱的人少了,可毕竟还是有才华横溢的佳人,南京国子监吸纳了不少青年才俊。
  杨溥品了口茶,轻声说:“郭文星加入了航海院,罗封、姚顺等人也想进入国子监,现在国子监真的将人才一网打尽了。”
  杨荣淡然一笑:“当年皇上强行推杂学入国子监引起多少人反弹,过去不过十来年,国子监便取代了科举,成为了朝廷官吏的输出之地。最难得可贵,这里没有官官相护,没有官场纠葛,只论学问。”
  杨溥抬了下眉头,笑道:“我想说的并非此事,二皇子监国,少不了笼络人才,而太子却在金陵,其中意味如何,杨尚书难道不清楚?”
  杨荣不以为然:“真正的人才都是聪明人,若连局势都看不清楚,算什么人才。如今陛下春秋鼎盛,太子稳重有为,这件事不需要担忧。”
  杨溥叹了口气:“本是不担忧,可谁也摸不准皇上心思。二皇子封了吴王,如今又是监国,这会让不少人心思不定,北京怕是有风波起啊。”
  杨荣将目光看向对面的酒楼,看着那里热闹的场景,轻声道:“这就是皇上想要的结果,说不定,皇上也想看看,二皇子到底有没有其他心思,大臣有没有其他心思……”
  杨溥苦涩地点了点头。
  朝堂上并无太大内斗,如今官员都只有一个目标:打造大明盛世。
  可皇帝为了盛世能延续下去,已经开始着手清理太子可能的敌人了。如今太子尚未成年便已如此,是不是太过急促了?
  或者说,这只是一次针对二皇子的试探?
  杨溥想不明白,但可以肯定,二皇子斗不过太子,说到底,没什么好担心的。
  罗封、姚顺等人醒了,被拉着去了聚宝门外的火车站,当乘坐上火车,当火车运行,罗封、姚顺等人都震惊得合不拢嘴。
  离开时,没听说过蒸汽机,再回来时,蒸汽船出现了,连蒸汽机火车也出现了。
  这天翻地覆的变化,恍如隔世。
  呜!
  汽鸣声传出,扫过海面,撞在了大福船上。
  朱权看着出现的船队缓缓而来,有些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无奈的笑意。
  那虽然是朱能号,但打出的旗帜却有一个“和”字,很显然,郑和与朱能完成了会师,郑和回来了!
  郑和、万青林、沈伟、毛舟泰等人登上了朱权的旗舰。
  一番礼仪之后,朱权忍不住问道:“四哥如何?”
  郑和命人取出一封信,递给朱权,肃然道:“在返航途中,我们去了东平城,见到了燕王、世子与诸人,带来了一些信件,这是燕王托我转交宁王的。如今,信已送到。”
  朱权接过信件直接打开,看过之后,松了一口气:“四哥雄心勃勃,想要在那里立下基业。郑和,此番回大明,你可否为我转交一封信给皇上,我也想在非洲立下基业,希望皇上可以将非洲封给我做藩国。”
  郑和自然不会拒绝带信,答不答应朱权的要求是皇上的事。
  不过在郑和看来,朱权想要非洲,基本上是异想天开,最好的结果,他能拥有南非一角,北非这里可是战略要地。
  谁要,谁死。
  郑和带人亲自看了看苏伊士运河的开挖状况,马穆鲁克动用了四十万百姓开挖运河,因运河而死的百姓已达七万余人。
  惨烈的背后,是苏伊士运河不断开挖。
  可即便如此,目前运河也不过开挖了一百二十余里,距离完工,还早得很。
  没办法,运河宽度要求达三十丈,深三丈,如此庞大的工程,四年能掘进一百二十余里已是厉害,可想要完工,至少还需要六年!
  六年!
  为这一条运河死去的人,不会低于十万!
 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缺粮的问题,郑和归航
  苏伊士运河的开挖并不是一帆风顺。
  四年来,出现的大大小小暴乱足足有二百多次,最大一次超出了两万余人,结果都被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血腥镇压了。
  马穆鲁克已经是骑虎难下,不挖河,大明不答应,挖河,百姓不答应。
  一些贵族想要反对国王,反对大明,强力要求放百姓回去种田,而不是无休止地劳作,但这些贵族的结果和暴乱的百姓一样。
  马穆鲁克的国王纳斯尔丁·法拉吉拿到了大明的火器援助,见识到了火器的可怕,也清楚大明想要消灭马穆鲁克实在是不需要费什么力气,加上朱能、骆冠英、燕王等大型船队出现在红海之上,数万人军队从遥远的大明说来就来的气势,让法拉吉根本生不起反抗大明的心思。
  一旦朱权的水师受到攻击,那马穆鲁克将面对的不再是朱权这部分水师,而是更为庞大、更为精锐的大明主力!
  开罗城。
  法拉吉见到了朱权、郑和、沈伟等人。
  郑和送上了精美的陶瓷与黄金打造、宝石点缀的王冠,肃然道:“尊敬的马穆鲁克国王,感谢你们为开挖苏伊士运河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,这将是一条伟大的河流,是一条留名千古的河流,大明现在也有一条河流,名为京杭大运河,隋时皇帝开挖时,背负了无数骂名,但河流一直存在,无数百姓为之受益……”
  法拉吉不知道隋朝皇帝是谁,但郑和的话很是中听。
  现在马穆鲁克王朝内部确实出了很大问题,年年镇压,矛盾越来越大,军队承受的压力与煎熬也不断增加,照这个进度下去,不等运河挖出来,马穆鲁克的坟墓先挖好了。
  眼下的付出,确实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。
  一旦等运河挖出来,马穆鲁克王朝将会控制这一条运河,坐收运河之利,只要收税,便足以带来无尽财富,现在的牺牲与付出,是为了日后的好处。
  法拉吉面对郑和,笑道:“睿智且勇猛的大明公爵,马穆鲁克将会不留余力,推动运河开挖。愿你们转告伟大的大明皇帝,我们愿意臣服大明,并派出使臣前往大明。”
  郑和当即答应道:“大明包容天下,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,若国王派使臣随我等一起返回大明,皇帝定会高兴,好好接待。”
  法拉吉很是高兴,安排道:“既是如此,那就让诺鲁孜·哈菲齐带人与公爵同行而去,如何?”
  “善。”
  郑和答应下来,然后说道:“马穆鲁克是大明的朋友,修运河是为了东西方贸易,大明理应出一些力。若国王有所请,可以写书信或让我等带话给皇帝。”
  法拉吉重重点头,叹了口气:“不瞒公爵,修运河确实遇到了诸多困难,最难之处还是粮食。为了筹备粮食,我们用尽了手段,增加了税赋,可依旧难以满足运河粮食所需。威尼斯国虽全力支持,大量购买粮食,甚至用三千船只日夜运粮,可如此庞大的粮食供应,依旧让其后力不足,供应时常跟不上……”
  郑和眉头微皱。
  这倒是事实,也是最大问题。
  听宁王朱权说,威尼斯国为了筹备更多的粮食,结果米兰公国不卖,两国起了战争,威尼斯国将米兰公国给打的大败,不得不帮助威尼斯国筹粮以求自保。
  而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,威尼斯国也开始了水师扩张,曾经前往大明的商人亚当摇身一变成为了威尼斯的贵族,并进入了十人委员会,后被委任为水军将领,如今正带着八百多艘小船在地中海上游荡。
  朱权的预判是,亚当想要凭借水师朝着东部进发,一是为了配合帖木儿国的西征,二是想要扫荡拜占庭、奥斯曼的残存海上力量,确保威尼斯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地位,三是为了筹粮。
  哈里西征抢掠的一部分粮食,便被送到了马穆鲁克王朝以供运河百姓。可即便如此,粮食依旧不够吃。
  郑和对法拉吉道:“我回去之后,会将此事奏报上去,一旦收到许可,将会有大批粮食从遥远的东方运来,大明绝不会亏待你们,也不会看着你们受苦,只是运河事大,无论付出多少代价,必须挖下去!”
  法拉吉听清楚通事的翻译后,笑容满面:“我们一定保证运河可以顺利开挖,直至通航。”
  郑和在开罗停留了两日,便带人返回港口。
  朱权将一份文书交给郑和,凝重地说:“告诉皇上,一定要运来一批粮食,没有粮食,运河很难持续下去,大明将会充当发放粮食的救世主,让这里的百姓看到大明的仁慈与富庶。”
  郑和接下文书,商议一番后,带领船队离开。
  目送郑和船队走远,朱权忍不住叹了几口气。
  护卫周海询问:“王爷似是不高兴。”
  朱权呵呵摇头:“如何能高兴得起来?随着蒸汽机船经历过远航的洗礼,跨海航行不再是遥不可及,也不会是动辄数年的远航。从红海到旧港万里之遥,他们需要多久?呵,不会超过一个月,甚至只需要二十日。旧港有大明水师主力,二十日意味着什么?我告诉你,洪武时,金陵文书送到嘉峪关,都需要二十几日!”
  蒸汽机船的出现改变了太多,大明水师不仅可以无视季节与洋流,还实现了昼夜兼程。它们比八百里加急的驿使还要快,大明朝廷对海外的控制,将会因此大大增强。
  朱允炆对红海的关注越来越多了,在朱能、朱棣离开红海之后,朝廷在建文十三年里送到自己手里的文书竟然高达六封!
  而在几年前,朝廷的文书主要是李素运矿归来时带回来的,两年一封。
  这说明朝廷对本土之外飞地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,强到了俨如本土边陲的地步!
  最可怕的是,朝廷还在推动火车建设,一旦建成,朝廷对边陲的掌控能力将会达到空前地步,曾经来回动辄三个月的地方,将会在一个月内走个来回。
  朝廷越是强大,手伸得越长,野心越显得可笑。
  说到底,适合野心家的时代已经在朱允炆手中彻底结束了,强大的朝廷足以碾压一切不敬的敌人。
  朱权彻底死心了,只要这运河开挖出来,自己以后去非洲南面钓鱼去也好,热是热了一些,可以自己王爷的地位,弄个小花园过日子还是没问题。
  郑和的船队在海面之上全速前进。
  古里补充物资之后,没有更多停留,直奔旧港。在旧港,郑和听到了朱能、骆冠英船队安全返回大明的消息。
  抵达勃固岛时,郑和听到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。
  大明南海水师的一艘宝船因操作不当,军士失误,导致意外在吕宋岛滩涂搁浅,强大的蒸汽机动力直接将半个宝船送到了岸上,蒸汽机过载出现了故障,彻底失去了动力。
  毛舟泰听着消息,总感觉其中问题不同寻常,尤其南海与南洋水师同时出动了不少军士去拯救,依旧没有拯救出来,不少军士被迫驻留在那里。
  吕宋王国怎么反应的,没人知道,反正大明下了决心,一定要将宝船带到海上去,只不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,在这段时间里,军士不能住在宝船上,需要找个地方住,然后找更多的人过来一起商议对策。
  于是修房子的修房子,弄篱笆的弄篱笆。
  等郑和带船队路过的时候看了一眼,好嘛,竟然还有人运输了水泥,这是打算筑造城池了?
  很显然,这不是一次宝船事故。
  朝廷如何想的不好说,但郑和、毛舟泰等人都清楚“多多益善”的可不只是兵,还有地盘。
  船队在建文十四年十月五日,顺利抵达了金陵。
  朱允炆、朱文奎与诸大臣在龙江码头迎候归来,又免不了一番礼仪与庆贺。
  郑和船队的回归,意味着第一次全球大航海的完美结束,两支队伍,均实现了环球之旅,最重要的是,这次航行培养了一大批新人,尤其是毛舟泰的崛起,让朱允炆断言水师未来三十年不缺统帅。
  朱允炆看着郑和带来的朱棣的信,朱棣在信里面并没有请求援助,也没有渴望贸易,只是寻常地嘘寒问暖,报告下燕国的开发情况与计划。
  看似平淡的书信背后,是朱棣的戒心,那意思是:燕国是我和我子孙的,朝廷少操点心。
  朱允炆并不在意这些,大明需要解决的事还有很多,本土还没有达到盛世,哪里有心思去找朱棣的麻烦。
  在金陵的这两个月时间里,朱允炆时刻关注着北京的动态,安全局一日一奏,将二皇子接触的官员名单一一送来,甚至连对话都写得清清楚楚。
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